苔癣样皮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三伏贴什么时间贴,贴什么位置,如何贴,一
TUhjnbcbe - 2022/7/21 19:36:00

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三伏时间

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具体三伏贴安排时间如下:

伏前贴:年7月6日-年7月15日;

初伏贴: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贴:年7月26日-年8月14日;

末伏贴: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加强贴:年8月25日-年9月3日。

(注:三伏期间,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贴敷,贴足3次以上为宜,只有坚持贴敷,才能发挥疗效,达到最佳效果!)

三伏贴的适应症

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大椎穴/肺腧穴/天突穴/膏肓穴,若长时间患病,则在脊柱两侧加肾俞穴,再加一种有止咳化痰功效的天突穴和膻中穴;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神阙穴/天枢穴/中脘/足三里穴;时间久的慢性病可以加背后的脾腧穴和肾腧穴。

3、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穴/血海穴/阿是穴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水道穴,同时配合三阴交穴具有调经活血作用;

5、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3岁以上小儿可进行三伏贴调理。)

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肺腧穴

6、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大椎/肺榆/肩井/脾腧

三伏贴注意事项

1、因个体差异,贴敷的具体时间,一般情况下,成人不超过6个小时,12~18岁约4~5小时,8~12岁约3~4小时,3~8岁约2~3小时

2、贴敷后局部的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有不适可提早揭下敷贴。

4、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三伏贴禁用人群

1、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

2、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

3、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4、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5、孕妇;

贴后注意事项

1)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

2)取下后不宜立即洗澡,可在1.5小时以后洗澡。

3)慎食或不食辛燥、寒凉、肥甘厚腻等食物,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伏贴什么时间贴,贴什么位置,如何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