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幼科概论》记载:“凡初生婴儿,数月或周岁及两岁以内,头面环唇等处,忽生疮结,细如粟米粒,白脓头破裂即连成片,热胀痛痒不安,时时流出淡黄腥脓水。附近的好皮肤,一经流出的黄脓水浸染,旋复成疮,初起在皮肤外间溃烂红肿,若不治渐渐即漫延至肌肉表层,亦发淡红肿而溃烂。治不得法,日久能由头面漫延遍身,此即所谓胎毒也。
西医里没有胎毒这个概念,根据中医描述的症状就是西医说的“脂溢性皮炎”。有的胎毒也指“新生儿毒性红斑”。
新生儿毒性红斑一般出现在出生后3天之内,持续不超过一周。面部、躯干及四肢会出现大小不定的红斑,边界不清,鲜红,有的会融合成片,红斑中心顶着白尖,类似于脓点。这种皮疹不疼不痒,不需要治疗,自行消退。
脂溢性皮炎及摇篮帽的形成是因为皮肤的皮脂腺分泌油状物质引起的。多开始于一个月左右的孩子直到三四个月消失。症状为皮屑、皮肤发红及小丘疹,有时还会有一层黄色结痂。多发于头皮、面部、胸部、尿布处及腋下,尤其耳后。不同于湿疹,它很少引起瘙痒。原理可能为母亲的激素刺激了胎儿皮脂腺的发育,使其产生优质过于旺盛。
如果是摇篮帽,可试着用温和的洗头剂及软刷子轻轻清洗;如果是很厚的皮疹,可以试试先用橄榄油浸泡两小时然后轻轻洗掉;但更常见的建议为观察,因为一岁前摇篮帽基本就自愈了。面部及其他部位的皮疹不需治疗,几个月便能自愈,如果非常严重可以试试低浓度的氢化可的松药膏。
“清胎毒”在南方比较流行,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很湿热。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则宝宝出生后皮肤就容易长疮、红疹等。但切忌给宝宝服用“去胎毒”的中药,因为很多中含重金属。
所谓的“胎毒”都是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皮疹,绝大多数不需要治疗即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