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半岛晨报」
日前,年轻女孩小琳(化名),因自行“刷酸”造成皮肤屏障严重受损,引发多种皮肤问题,医院就诊。医生提醒,医疗用酸不是化妆品,绝不能自行买来在家使用,“刷酸”要选择资质齐全、技术过硬的正规医疗机构,确定皮肤类型及适合的酸类产品,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自行“刷酸”引发严重皮肤问题小琳今年20多岁,为脸上的痘痘而苦恼多时,从网上得知“刷酸”可以治疗痘痘,便自行在家使用浓度为20%的壬二酸进行全脸“刷酸”,开始每周进行一次,维持了2个月,痘痘不仅没消失反而越来越多,皮肤也变得潮红敏感,她以为是频次太少,便改为一天刷一次,症状并没有好转,于是她医院就医。经中医美容科主任刘俐检查后,确诊为因过度“刷酸”而造成皮肤屏障严重受损,引发潮红、敏感、痤疮严重等皮肤问题,这种情况治疗难度很大,周期长,易复发。据刘俐介绍,随着“刷酸”日益流行,近半年来,因自行“刷酸”和“酸”使用不当引发面部皮肤问题的患者逐渐增多,多数患者不能正确掌握酸的种类、浓度、用量及频次,而造成皮肤屏障不同程度的受损,引发敏感性皮炎、毛囊炎、继发性感染、皮肤过敏等多种皮肤问题。“刷酸”属于医疗技术不能随便用刘俐表示,“刷酸”其实是一项临床应用很久、比较成熟的皮肤治疗技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促进新的皮肤再生。酸的种类很多,临床中常用的有果酸、水杨酸、壬二酸、维A酸等。每种酸所作用的深度不同,所解决的皮肤问题各有不同。临床治疗中,对酸的选择、浓度以及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使用频次、面积等都有严格的医疗操作要求,以最大程度降低其对皮肤的损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专业人员会随时观察和判断皮肤的反应进程,一旦出现问题,会及时给予科学干预,以尽可能减少皮肤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所使用的“酸”是较高浓度的酸,果酸治疗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这些较高浓度的酸不是化妆品,绝不能自行买来在家使用,控制不好,会导致皮肤受损,引发皮肤问题,甚至毁容。而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壬二酸、维A酸只能小面积使用,不能用于全脸“刷酸”治疗。此外,国家药品监督局对于化妆品中添加的酸有明确规定,虽然浓度较低,但使用不当,同样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引发皮肤问题。这些人不建议“刷酸”医生表示,存在以下情况的人不建议“刷酸”:治疗区域有接触性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皮肤处于敏感状态;局部有单纯疱疹、脓疱疮等感染性疾病;治疗区有伤口、创面;近3个月接受过放疗、冷冻及皮肤磨削术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酸过敏者。另外,近期有晒伤、护肤不当或口服能诱发光敏的药物者等情况,也不建议立即进行“刷酸”治疗。■相关链接“刷酸”注意事项有哪些?①“刷酸”治疗一定要选择资质齐全、技术过硬的正规医疗机构,确定皮肤类型及适合的酸类产品,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不要轻信广告,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高浓度医用酸类产品,自行“刷酸”。对于低浓度的酸类化妆品,也建议咨询医生后使用。②“刷酸”治疗不是越频越好。皮肤受损与修复有一定周期,如果频次过多,反而会导致皮肤受损。低浓度的酸类化妆品的使用频次也要严格控制,若出现皮肤问题应立即停用。③“刷酸”治疗后切勿再进行去角质,也千万不要使用清洁力度较强的护肤品,因为这样会加重损坏皮肤屏障。④“刷酸”后皮肤较为脆弱,要做好防晒、保湿和皮肤修复,避免热水烫洗,避免蒸桑拿、洗温泉刺激皮肤。⑤“刷酸”后几天内可能会出现痘痘少量增多,局部会轻度发红、疼痛,脱皮等,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可以冰敷,不要用手抠,等待自然脱落。王楠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黄凤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