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不会消失的皮疹,引起严重的瘙痒。近年来,日本的患者人数一直在增加,而新的药物也相继问世。新的治疗指南也已出台,治疗选择也有所增加。
皮肤发红。出现皮疹。干燥。剥皮。渗出的液体。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各不相同。其原因很难确定,可能包括过敏引起的免疫异常,以及阻止外来物质进入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和过度干燥。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对患者的调查,患者人数从年的约35万人增加到年的51万人。据说它在儿童和年轻人中比较常见,虽然有些人的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其他人似乎会出现严重和慢性的症状。
在治疗方面,近年来新的药物相继问世。例如,有"抗体药物"防止被认为参与皮肤炎症的物质(细胞因子)附着在细胞上,还有"JAK抑制剂"防止此类物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抗体药物包括注射用Dupixent,而JAK抑制剂包括软膏Colectim和口服Olumient。
佐藤皮肤科(SatoDermatology)主任ToshitsuguSato博士评论说:"抗体药物的出现感觉像是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一场革命。年12月发布的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修订版也包括在治疗中利用这些新药的政策。
日本医学院研究生院的HidehisaSaeki教授(皮肤科)担任指南制定委员会主席,他说:"治疗选择已经增加。然而,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基于外用药物(软膏),如类固醇和他克莫司软膏,这些药物一直使用到现在,并通过皮肤护理进行保湿",他强调说。
重要的是要继续治疗,每天定期用药。当皮肤状况改善和稳定后,病人可以进入"主动疗法",即减少药物的数量或间隔使用,而不是每天都使用药物。通过这些治疗,许多病人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当然,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症状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但需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来继续积极的治疗,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患者应该每天穿上干净的、刚洗过的内衣,保证足够的睡眠,并尽量保持房间的清洁和湿润。
◇基本上是类固醇剂
完全治愈疾病本身的治疗方法还不存在。
目前治疗的目标是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水平。
根据《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日本皮肤科学会),药物疗法项目上规定“类固醇外用药是基本药物”。但是,类固醇外用药需要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适当使用。
治疗内容为,针对发炎的湿疹,进行类固醇外用药、铬酸铵等外用疗法,针对皮肤干燥和屏障功能下降,通过外用保湿剂进行皮肤护理,针对发痒,内服抗组胺药。
从小就患有特应性皮炎的30多岁的女性,从高中二年级开始使用类固醇外敷药后症状就稳定下来了。从大学3年级开始,皮肤的状态又恶化了。该女性说:“大范围使用类固醇很不好,所以尽量将它薄薄地擦在手肘和膝盖内侧等当天炎症最严重的部位。”痒得难受,不知不觉就挠破了,斑纹都结了痂。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人带来巨大负担,临床上迫切需要复杂性特应性皮炎系统的治疗方案。
特应性和干细胞
为了开发治疗方法等,在基础研究中不断积累扎实的知识和见解是很重要的,但以“特异反应性”和“干细胞”为关键词的研究到了21世纪急剧增加,从税金到研究的投入额也在上升。
一项来自《WorldAcademyofSciencesJournal》(世界科学院学报)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案例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希望,该研究团队通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技术,成功治愈了一名65岁女性难治性特异性皮炎合并尿路感染和严重足部溃疡的患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效缓解难治性特应性皮炎和足部溃疡老年患者病例报告
通过一次性静脉回输干细胞,有效消除了特异性皮炎及伴发的瘙痒和弥漫性湿疹,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在为期14个月的随访中也未见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表皮屏障破坏、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及部分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
与传统的或新型基于药物的治疗策略不同,干细胞治疗已经被证明对免疫异常相关的多种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对于免疫性疾病和变应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特应性皮炎治疗提供了范式和前景,并有望在未来帮助改善这一难治性疾病。
日本干细胞
日本的医疗水平之高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年和年先后有山中伸弥、大隅良典两位日本医学家在再生领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一方面,人们很期待干细胞对于那些被宣判“无能为力”的疾病的卓越功效,一方面大家对于这种新型医疗技术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为了保障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从年通过《再生医疗安全法案》,正式将干细胞纳入监管后,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将其作为一项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也是在法案通过后,日本再生医疗在民间开始普及,开始陆续有医疗机构申请人体各个部位的干细胞治疗许可。脸部注射必须有脸部注射许可,治疗相对应疾病也必须持有相对应许可,各医疗机构每年必须将该年治疗案例上报给厚生劳动省,作为临床依据。可以说,日本的这种医疗制度推动了再生医疗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