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经常听到楼下几位孩子的母亲在讨论,某某地方有个大夫A,真厉害,孩子感冒发高烧,去他那里,一针就好。你再看看某某地方的大夫B,孩子发烧都不当回事,顶多给拿点药,连打针都不给打,太没医德了。有几次,我忍不住告诉他们,事实并非如此,但是每次都被他们嗤之以鼻:“你懂啥?”
就在上个月,那位“一针就好”的大夫因为被举报违规用药,被吊销了医师资格证,活活气死在家中,而邻居家的孩子,这些年也变得弱不禁风,医院,被警告,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因为有非常严重的骨质疏松,一不小心就可能骨折。这些妈妈才恍然大悟……
其实“一针就好”用的就是甾体抗炎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皮质激素,比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等,各种“松”,早在多年以前,当时的卫生部就制定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使用,防止滥用。
医院并不常见,但在一些不太正规的地方,就变得特别突出了,就像文中开篇提的案例,“一针就好”的医生,受到孩子家长的吹捧,而良心的大夫,却不受家长待见。甚至,有的医生不给孩子打针,家长就大打出手……这个现象促使了糖皮质激素的滥用。为此,小编写这篇文章,希望能纠正大家的错误认识,不能因为家长的错误认识,驱使医生不得不滥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什么作用?
其实儿童发烧时,能用的退烧药并不多,尤其是能够迅速强行退烧的药物,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对致热原的反应,并且能抑制白细胞致热原的生成和释放,从而起到迅速强效退烧的作用。同时,还兼具强效镇痛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但是我们知道,感冒通常是感冒病毒引起的,个别时候还会伴随细菌感染,然而糖皮质激素虽然有非常强的抗炎作用,但同时又会有免疫抑制作用,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病情特别容易反复。
而更重要的是,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是导致钙磷动员,导致骨质疏松和自发骨折,肌肉萎缩和氮质丢失以及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或出现急剧变化而引起高血糖。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受损会引起伤口愈合延迟,增大感染的可能性。
糖皮质激素并非万恶不赦
说了这么多激素的害处,并不是说激素不能用,相反,甾体药物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很多病情下,可以说是非糖皮质激素不可。比如在败血症、中毒症休克以及其他特定急性感染情况下,糖皮质激素经常能挽救生命。
此外,糖皮质激素虽然有诸多的不良反应,但是不让他进入血液,通常就没问题了,比如过敏引起的皮炎,就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制成的乳膏,过敏性鼻炎也可以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哮喘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这些都直接作用于鼻腔或支气管,使用量非常小,通常不进入血液,即使长时间使用,不良反应也比较小。
无论是哮喘还是过敏性鼻炎,吸入式糖皮质激素都是首选用药,如果长期使用,而且症状控制的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通常才换用不良反应更低的孟鲁司特钠等药。
因此,糖皮质激素是好药,不要谈激素色变,但是,口服、注射激素,应该谨慎使用。尤其是儿童感冒时,如果医生认为没必要打针,患者切忌不要强行要求医生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