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前线就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国家危难时刻,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和有15年*龄的老*员,我当仁不让。”日前,医院医生曹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2月9日,面对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召唤,曹伟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战,在和家人匆忙告别后,便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湖北武汉。
新冠疫情侵袭下的武汉,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喧嚣,马路上行人、车辆稀稀落落……看到这样的场景,曹伟感慨万分,心中十分酸楚。在为期一个月的战疫中,曹伟负责方舱内最大两个区的多名轻症病人,常规工作是查房巡视病人、开医嘱、写病历、处理内科常见病症等,并为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了与时间赛跑、与病*博弈,他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最长一次连续工作10个小时,不吃不喝,由于长时间戴着多层手套,原本的皮炎、湿疹更加严重了,晚上回宾馆休息时,因为痛痒而睡不着,手被抓得鲜血淋漓。“与承受新冠病*折磨的患者比起来,我这点难受不算什么。”曹伟笑着说道。
“医生,E舱有一个病人不舒服,请速来。”有一次,正在看诊的曹伟接到巡查护士的对讲传呼后感到很疑惑,都是轻症患者,有点不舒服也挺正常,怎么还要速来?来到病床边,从周围病人的窃窃私语中,才得知患者是一位大学教文学的老师,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这场疫情,已导致3位亲人相继离去。由于心里难受情绪失控,虽然很多人劝阻,但就是不配合治疗。看到病人痛苦的神情,曹伟触景生情,哽咽着说道:“亲人失去痛离别,苦为人之湿短袖……”还没等曹伟说完,病人烦躁的情绪立刻缓和下来,并接着念道:“不知何时再相见,天上人间月满花。”然后便嚎啕大哭。此时,曹伟的护目镜已经被泪水模糊,他对周围人说:“让她好好地痛哭一场,哭出来就会好受点。”
2月16日是曹伟进医院值的第一个大夜班,凌晨3点半,一名病人突然气喘咳嗽得厉害,接到消息的曹伟立马赶往患者床边。那是一位30岁左右的女病人,她的鼻孔上插着鼻导管,正吸着氧。身体呈30度斜靠在后面的木质隔板上,身后没垫任何被褥,如悬在空中一样,被褥胡乱地搭在身上。透过模糊的护目镜,曹伟看到了她恐惧不安的眼神,看到了她悲观失望、紧张焦虑的内心。这时,护士也来了,测末梢血氧饱和度为98%,并且体温、血压都正常。“吸氧正常,那不吸氧状态下脉氧怎样?”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曹伟把氧气罐上的流量表关了,五分钟后又测了一下,这一次末梢血氧饱和度下降了。“你这个病不算重,慢慢来,按时吃药,你又年轻,很快就会好的。”曹伟一边安慰她一边和她聊聊家常。聊了一会儿,患者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咳嗽的症状也缓解了很多,她对曹伟说:“谢谢医生!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您去休息吧。”
曹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虽然很累,但患者的一声谢谢让我很满足,它将所有的疲倦都一扫而光,感觉就像阳光融化冰川一样,很美又温暖!”
在抗疫的一个月里,曹伟共安排CT、核酸检测余人次,书写病历余人次,办理出院余人次,被医院临时*委、医院授予“*员先锋”荣誉称号。
文字/图片: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