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快评:做细城市防涝的“里子工程”_深圳新闻_最全最迅速的深圳资讯—深圳新闻
2014年的第一场暴雨,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而且来势凶猛。面对暴雨灾害,深圳信息发布与措施应对紧张有序富有成效。人们即时收看暴雨预警电视滚动播报,从容不迫安排工作与生活,市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并未受到较大影响。
但是,暴雨面前,不可掉以轻心。从广东乃至全国范围看,一些地方遭遇每逢暴雨必涝之共性尴尬。在去年夏季暴雨肆虐时,一旦遭遇100毫米以上强降雨,国内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出现内涝现象。城市逢雨必涝,是因为部分防洪基础设施缺乏有效养护,辖区大部分河道管理长期缺失,老城区、旧屋村排水管得不到有效管理和及时维修,还有局部绿化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等。但这些还只是表象,深层次问题在于,某些城市管理者偏重形象面子工程,而对下水道等“里子工程”有所忽视。高楼大厦、宽敞马路、亮化工程等,勾勒出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城区脸面,然而很少有人去关注和讨论地下管是否畅通,如何化解城市飞速发展给地下管建设与维护带来的压力。
不能说城市形象与脸面不重要。城市外表就像人的脸,的确需妆扮得漂亮,不能蓬头垢面。然而人的心灵和外表应该同样美好。城市也要内外兼修,既看重形象面子,也看重、甚至更加看重内涵“里子”。
实事求是地讲,深圳这几年在建设“里子工程”方面做了大量功课,也补了一些旧课。如原特区外龙岗、宝安等区域,很多街道都陆续完善了地下排水管,防御暴雨灾害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应该看到,“里子工程”还存在一些死角,在这场大暴雨中出现的200处积水内涝地带多数就是。
夏天即将到来,应对暴雨洪涝灾害或许我们还要面对更大的考验。要进一步提升暴雨洪涝信息预报与应急处置水平,储备足够的应急抢险救援物资;针对局部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情况,须提前做好公共应急预案,并引导市民充分认识暴雨灾害不可预测的危害性,自觉规避风险,保障自身安全;还要进一步做细城市防涝“里子工程”,拿出短期与中长期治理规划,逐年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