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皮肤
皮肤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器官之一,它覆盖于全身,为人体抵御外来侵袭,称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因此对老年人的皮肤护理必须先了解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老年人皮肤的特点及损伤特征
(1)老年人皮肤的特点:
①皮下脂肪减少、萎缩、使汗液分泌减少,降低了皮肤的排泄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②皮肤脂腺减少、萎缩,分泌相应减少,使皮肤表面干燥,无光泽,不滑润,严重的可出现糖秕状脱落。
③汗腺减少、萎缩,使汗液分泌减少,降胝了皮肤的排泄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④表皮细胞减少和再生缓慢使皮肤亦薄。
⑤皮下毛细血管减少,血液流量降低,直接影响营养的供给。
⑥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器减少,对冷、热、痛等感觉反应迟钝。
⑦皮肤色素沉着,颜色加深,同时还可出现老年斑和老年痣等。
(2)损伤特征:老年人的皮肤由于有以上特征,易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刺激而损伤,如对碱的中和能力弱,受碱刺激容易引起皮肤瘙痒、慢性皮炎等。如依老年人皮肤的特点,注意卫生并给以合理的营养和护理,可以推迟或减慢皮肤的老化过程,起到保护皮肤作用。
2、老年人皮肤的防护
(1)环境卫生:由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不利的环境往往可引起皮肤的损伤。
①保持心情舒畅。居室整洁卫生,陈设雅致,墙上挂些书画,室内摆几盆常绿花卉等,使周围环境调和,富有生气。
②局室采光要好。
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寒冷季节,每日要定时通风2~3次,以降低空气中细菌污染率。
④保持室温在20~25℃,老年人对冷、热的适应力低,室温过冷过热均可影响其健康。
⑤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空气里一定的湿度可使皮肤角层吸收空气中水分,保存在角层细胞的类脂质内,使皮肤保持柔韧,增强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抵抗力,同时预防皮肤干燥、裂口等病症。
⑥室外活动应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如夏季的清晨或傍晚荫深处。避免日光曝晒,损伤皮肤。
(2)皮肤卫生:清除空气中的微粒和皮肤代谢产物在皮肤堆积的污垢,同时养活体表的微生物。
①定期清洗。清洗过程是皮肤含水量最多的时候,合适的水温又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延缓老化过程;清除污垢和微生物,保持毛孔通畅,汗腺和皮脂肪适量分泌,有利于预防皮肤疾病。清洗时要注意颈、腋下、腹股沟、会阴部等皮肤皱褶处,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至少洗脸两次(早、晚),必要时,餐后漱口,简单清洗一次,每晚睡前洗脚。每周洗澡一次,夏季可适当增加,如每天冲洗不用浴皂,温水冲洗即可。过多的洗澡或用皂可使皮肤脂肪丢失,失去滋润,出现干燥、粗糙,引起瘙痒或皮炎;浴水温度以35至40℃为宜,过热会使血管极度扩张,引起老人头晕,浴室温度过高还能导致缺氧。而浴水温度过低又容易受凉感冒;根据老人皮肤的特点选浴皂,以弱碱皂、硼酸皂、羊脂香皂为宜。防强碱损伤皮肤,发生浴后瘙痒;干燥季节浴后,趁皮肤湿时擦上浴油或洗剂,使皮肤保留水分,防干燥,防机械性刺激。清洗用毛巾应地柔软,洗时轻擦,以防损伤角层脱水。皮肤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或烫洗等强刺激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②老年人穿用的内衣褲应选用质地柔软、光滑、吸湿性能强、通气性好的纯棉、麻、丝织品。根据老年人不同的身材,适当宽松可减少对皮肤的磨损,同时有利于皮肤代谢的排泄,预防皮肤疾病;内诮被勤换洗,以清除汗味、油味、污垢和细菌,洗净的内衣裤应把贴身面外翻晾晒,充分利用紫外线的直射和风吹的杀菌作用,受潮湿后及进更换;冬衣、鞋质地应松、软、轻,保暖性能好,防受凉或冻疮。
③按摩皮肤。可使皮肤肌肉从被动活动中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必善皮肤肌肉的代谢和营养,又以增强皮肤对微生物的抵抗力。
(3)合理的营养:在皮肤疾病的发病中,许多与本人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如荨麻疹、银屑病、过敏性皮炎等,往往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故合理的营养对保持皮肤健康和防治皮肤疾病有重要意义。为此,除生理活动需要的营养素外,应根据老人的皮肤的特征,适当调制饮食,多进蔬菜和水果。
①据国内外研究证明,紫外是引起人体皮肤发生皱纹、老化,甚至致癌的主要原因,而胡萝卜素可以保护人体的皮肤细胞不受紫外线损伤,应多选食*色、橘色和红色蔬菜、水果,从中摄取维生素A来代替胡萝卜素。
②有皮肤粘膜破溃、糜烂的老人,应补充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类食品。③有皮肤瘙痒症的老人,除查明病因症治疗外,应避免酒、葱、蒜、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品。
④老人对钙的吸收降低,又不适合多晒太阳,需从饮食上调节,选蛋类、奶类和适量的动物肝脏,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⑤有手足干裂症的老人,宜吃绿色蔬菜,以补充维生素A、E,B防治皮肤粗糙。
⑥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可延缓皮肤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