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每晚都在你脸上开派对!」「学会这几招,消灭脸上99%的螨虫!」……你一定看到过以上类似标题的文章,一想到自己脸上爬满了螨虫,就浑身难受!除螨大计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螨虫是一种把「不离不弃」四个大字刻在脸上的生物,离开是不可能离开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的。所以与其费尽心思地杀死它们,不如和它们和平相处。
螨虫是什么?
脸上的螨虫指的是蠕形螨,别名毛囊虫,又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蠕形螨。顾名思义,前者居住在我们的毛孔和毛囊里,后者生活在我们的皮脂腺里。跟其他部位相比,我们的脸上毛孔更大、皮脂腺更丰富,这对螨虫来说就是生存环境良好资源丰富,所以它们很喜欢住在我们的脸上,不过也有螨虫住在我们的头皮、生殖器和乳腺上。它们以皮肤中的上皮细胞、油脂为食物,它们有一对螯肢和4对爪子,在皮肤上爬来爬去,生儿育女,还能通过皮肤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而网络上有许多鼓动你除螨的文章,只有八只脚没有长尾巴像个螃蟹的,这其实是尘螨。
蠕形螨如何影响皮肤健康?
在健康的皮肤中,蠕形螨的数量通常小于5条/cm2,它们能跟皮肤和平共处。它们是“条件性致病螨”,正常生活在毛囊和皮脂腺内,它们的分泌物、代谢物及死亡的分解产物均能及时排出人体外,不会引起机体的病理反应。不过,当皮肤出现问题,合适条件下,蠕形螨会大量繁殖,并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这两种酶可以消化皮肤的上皮细胞和脂质;蠕形螨吃得越多,酶分泌越多,会导致皮肤屏障损伤。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它们每天吃饱喝足,常跑出来运动和繁衍后代。虫体多时可引起过度角化,棘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增加,虫体周围形成皮肤结节。同时蠕形螨在毛囊中不断繁殖和破坏,逐渐引起毛囊和皮脂腺的袋状扩张和延伸,皮脂腺变形或膨大。
哪些皮肤问题跟蠕形螨有关?
1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通常发生在中面部,表现皮肤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粟粒大小的丘疹及*白色脓疱等等,伴随着皮肤发热、疼痛或瘙痒等症状。在一项临床观察试验中发现,玫瑰痤疮的患者皮肤中的蠕形螨平均密度是健康皮肤志愿者的5.7倍。但现有证据表明,引起玫瑰痤疮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由多种因素诱导的以天然免疫和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蠕形螨的感染不是主要病因,但它们通过进食、运动、繁衍后代,成为加剧皮肤炎症和皮肤屏障损伤的“帮手”。
2
痤疮
痤疮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痘痘”。研究中发现部分痤疮患者皮肤中的蠕形螨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多。推测痘痘患者皮肤中皮脂分泌增多,更适合蠕形螨生存及繁殖,大量的蠕形螨可能会堵在皮肤的毛囊口,引起毛囊周围的炎症。但影响痘痘的因素还有雄激素、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等,所以蠕形螨只是加重症状原因之一。
3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浅表性炎症性,跟马拉色菌感染密切相关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鼻翼两侧、头皮、胸背这些皮脂腺丰富、出油多的地方,常常表现为红斑上覆盖黏着性皮屑,不少人还有瘙痒感。因为蠕形螨以皮脂为食,所以脂溢性皮炎的小伙伴也会出现蠕形螨增多的情况,蠕形螨诱导的炎症可能参与了脂溢性皮炎的发病过程。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三个与蠕形螨最密切相关的皮肤疾病,最新研究发现部分口周皮炎、敏感性皮肤等皮肤问题中也发现了蠕形螨的增多和参与。但是根据现有证据,它们并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但会加重症状。
哪些情况需要除螨?
一般情况下,螨虫都能与我们和谐相处,在我们皮肤上生生不息,并通过与皮肤相互作用塑造着我们的皮肤免疫系统。螨虫只是在皮肤微环境发生改变时大量繁殖,使皮肤变得粗糙,并伴有瘙痒、脱屑、发红等症状,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随着皮肤微环境的好转,螨虫数量也会下降。只有当人们免疫系统受损,如感染了HIV、因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时候,螨虫才会大量繁殖。螨虫和人类是一种共生状态,也就是说,螨虫并不能直接引起我们的皮肤病变,它只是利用我们的皮肤作为居住场所,油脂、细菌或死亡的角质层细胞作为食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螨虫不仅无害,反而可能帮我们清除细菌、油脂或角质层细胞。所以说,不必过分担忧螨虫,没有任何症状的人,不用特意除螨。只有皮肤发生了“酒糟鼻”或蠕螨症、过敏症和疥疮等螨虫相关的皮肤病,才需要重视除螨治疗。螨虫在60°C以上无法存活,对日常用品(如毛巾、内衣、枕巾等)进行热水煮、烫也可达到灭螨、防止蠕形螨交叉感染的目的。如没有特殊症状,是无需用药治疗的。当皮肤出现问题,比如面部经常发红刺痛、油腻瘙痒或者反复长痘痘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是不是蠕形螨在作祟。皮肤问题的原因多样又复杂,还医院的皮肤科面诊,由医生综合判断,可以刮些皮屑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当确定有蠕形螨增多时,才需要治疗。治疗方法通常有外用甲硝唑、伊维菌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灭蚴宁),以及口服的甲硝唑、伊维菌素等等。最后提醒一下,要想解决这些皮肤问题,光“除螨”是不够的,还是要老老实实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综合治疗。参考文献[1]李家慧,戴镜郦,陈威,何其聪,陈芬.我国人体蠕形螨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37(17):-.[2]蒲兴旺,刘刚,鲁开化.人类蠕形螨虫与皮肤健康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9(08):-+-.[3]孙玉姣,罗洋.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38(03):-.图片来源百度文案编辑*佩盈校正审核李星慧▼往期精彩回顾▼全能多效植物——青蒿美甲只会伤甲?原来原液不是精华?!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